行业动态 industry-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闻资讯 > 购车避坑指南,新能源车“暗藏”的不公平格式条款

购车避坑指南,新能源车“暗藏”的不公平格式条款

发布时间:2022/06/05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浏览次数:2916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优先选择,但与此同时涉及的投诉也日渐增多。近期,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公平格式条款调查报告》,调查中收集了1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曝光了多项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咱们赶紧了解一下这其中的“坑”。

 

购车时都有哪些“坑”

 

1.协议交易对象不明,损害消费者知情权

 

多数协议都明确了车企名称且为单一主体,但是有部分车企为了尽量扩大己方权利,将参与服务的关联企业或第三方都写为协议当事人却又不明确列明当事人名称,还有的只用简称且协议中没有明确当事人全称,都可能导致消费者不了解协议的交易对象。

 

2.所购车辆与商家宣传不一

 

新能源车往往以高续航、自动驾驶、享受国家补贴等广告标语来吸引消费者,殊不知其中暗藏玄机。车辆控制器编号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标注不一致,其中《电动汽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所表明的车辆控制器型号为1462554,意味着它集成的是该品牌最新的3.0版本自动驾驶硬件,而实际车辆控制器型号为1465773,为2.5版本自动驾驶硬件。官方文件里显示车辆配备的是高版本自动驾驶硬件,但实车却配备了较低版本的硬件。

 

3.车企单方修改权无限制,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在签订若干购车协议时,部分车企条款中设置了车企单方修改协议的权利,同时免除单独通知消费者义务。在车企修改用户协议时,消费者既无法提前了解修改内容,也不能就修改内容进行协商,还必须接受修改内容,否则就被要求退出使用。

 

4.厂家三包要看清,电池质保很关键

 

燃油车有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新能源车也有三大件:动力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汽车三包新规中,将动力蓄电池、电机等新能源车主要零件纳入保护范围,因此需要格外留意相关部件的质保政策。

 

5.车企免责条款过宽,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新能源汽车的革新不仅体现在动力来源,更有基于互联网为车主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因此企业不仅应保障车辆本身的质量和性能,还应就服务内容、网络安全、产品质量等承担责任。但是部分车企的免责条款过于宽泛。

 

——服务内容全部终止免责条款

部分车企的用户协议都约定可以随时终止全部服务且不承担违约责任,相当于消费者权益无任何保障。

 

——网络安全漏洞免责条款

按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而部分车企约定此情形下不承担任何责任。

 

——产品与服务风险免责

我们都知道用户服务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的重要方面,但部分车企的用户协议中却存在经营者过分减免自身责任的情形。

 

6.收集个人信息不规范,消费者被要求必须概括同意

 

目前部分车企协议中存在大量不规范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形。协议中以“默认收集”为原则,条款中虽然约定用户有关闭有关数据收集的权限,但是在默认状态下,该功能是开启的。在此大家购车时要特别注意。

 

7.个人信息使用不当,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缺位

 

部分车企的协议中规定车企可以通过收集到的用户信息来形成用户画像并向用户展示、推送商品或服务等信息,还有的协议约定车企还可以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商业化利用,甚至可能分享到境外的条款。

 

8.链接第三方增值服务,却不提供任何保障

 

车企希望通过车载软件或相关网站为用户提供第三方增值服务,甚至希望用户通过这些软件或网站在第三方消费购物实现营利,实际上就是网络交易平台的角色,却声明对其中第三方服务内容不负责任,此类条款显然权利义务不对等,部分车企都有类似协议。

 

 

“耍小聪明”是“自毁前程”

 

其实,一般消费者在面对车企协议时很少有认真查看的,即使是认真查看,协议里的专业内容也很少有人会完全弄懂,这也就给了车企玩文字游戏的机会,所以此次小编为大家梳理出了协议中常见的“霸王条款”,避免消费者“入坑”。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了温暖的春天。用户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但是,要想这一大好形势继续下去,除了国家和社会的努力外,更需要诸多新能源汽车企业戒骄戒躁,通过创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新能源汽车客户的黏性和市场宽度,进而保障行业在最优最快的道路上前行。

 

但遗憾的是,就此次江苏发布的报告看,包括知名车企在内的国内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却实施不合情也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服务,这显然不符合消费者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明智的。

 

如此行为,看似能够获得一时的利,但殊不知却是在无形中自毁前程,最终搬起石头砸的还是自己的脚。因为对于日益竞争充分和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只有拼创新、拼服务、拼质量才有未来。

 

要想维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除了需要行业和车企自身不断努力自觉合规经营外,也需要相关部门严格监管,对新能源车企行业经营服务协议等进行严格的“体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