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未来汽车的竞争形势与汽车强国之路
陈清泰:未来汽车的竞争形势与汽车强国之路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坛高层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在这场汽车革命中,中国汽车产业换道先行,取得了一些先发效应,为中国由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提供了机会。2012年我国在全球率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在这十年间,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以较高水平走过了电动化发展阶段,也成了新能源汽车创新最活跃的国家。但机会窗口期不会太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未来汽车的竞争形势与汽车强国之路”讲三点意见。
第一,把握好汽车革命的方向
这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与汽车变革交融和互动,为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因此,要把未来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评估它的发展前景,部署它的未来,才能把稳前进的方向。
未来的汽车是吸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是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新一代移动通信链接在一起的纽带;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拉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柱型引领性产品,它有极强的能力广泛吸纳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势能,是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大平台。它正以强大的力量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和诸多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目前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短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改变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第二,高度重视汽车“定义”和“属性”的变化
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加入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与传统汽车相比,它的“属性”变了、“定义”变了;它的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它正在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子电力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的数字化产品;它是一个从A到B的移动机器,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
在中国,一些跨界的企业、投资者勇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一股“造车新势力”。至今还没有看到第二个国家有这样强大的势头。他们的进入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加速了创新迭代的过程。特别是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一开始它们就把互联网思维,网联化、智能化的概念融入产品定义和营销模式之中,使我国较早地把握住了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
第三,要高度重视汽车价值链、供应链重构的机会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一般而言,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却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喷射、涡轮增压、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等。
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面临重构。未来汽车这个新物种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网联化、智能化涉及的芯片、系统软件、计算平台、视频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件,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互联网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等软硬件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三大特征。要赢得这场汽车革命,必须超常规的重视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条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是做到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与此同时,价值链也在迅速变化。软件将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
目前,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窗口期尚在,把握得好我们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赢家。
点击“原文”,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