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运营不易,如何挑选一款合适的车辆?
不久前的五一小长假中,因春节“就地过年”而积压的探亲出游需求得到了释放。据交通运输部估算数据,今年五一期间的全国客运量超过2.65亿人次,较去年年同期上升120.1%。高峰期出行,不仅火车票一票难求,就连乘坐网约车也变的困难。
从滴滴出行发布的五一出行数据报告得知,今年五一当天为“最难打车日”,打车成功率不足日常打车的50%,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交通压力可想而之。就在五一当天,笔者亲身体验了一场“打车难”, 直到现在仍然是记忆犹新,从线上打车到上车,笔者足足等待了30分钟有余,期间乘客排队更是排到了200+!
五月接近尾声,马上到来的6月有端午小长假,相信到时候又将迎来一波“打车潮”。
一车难求!共享出行迎来新春天?
共享出行的旺盛需求,正刺激司机一侧增加服务供给。一方面是刺激网约车司机增加工作时长。《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达到11.05小时,每周平均出车时间为6.45天,这一数字已经逼近官方设定的临界值——从现行的地方性政策来看,为降低疲劳驾驶带来的交通风险,网约车司机日工作时长须低于12小时。另一方面,网约车司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新注册合规驾驶员以10万/月的速度增长,考虑到绝大多数网约车平台在“司机加盟条件”、“注册资料”中并未对“双证”做出强制规定,部分平台甚至未对“双证”进行风险提示,每月实际新增网约车司机数量还要远超于这一合规数字。
然而,网约车市场的利好并不代表着司机的生存状态也这么乐观。
无证司机、单证司机首当其冲。在2016年7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自2016年11月1日起,经营网约车,提供服务的车辆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则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简称“双证”。无证运营将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到,车辆被扣押影响运营不说,往往白干了还要倒搭钱。双证司机也不是完全轻松。办证、交车险、商业保险都是不小的支出,还有“车辆8年60万公里强制报废”这一deadline,迫使司机与时间赛跑。此外,平台的高抽成也是长久以来的弊病。
运营不易,选择车辆更要仔细!
负荷如此重的司机们,过着比996还要辛苦的日子,承受着高监管风险,没有社会保障,却很难获得理想收入。调研数据显示,扣除各类租金、油费及平台抽成之后,网约车司机实际收入均值仅约7711.29元/月,有56.31%的网约车司机每月实际收入在6000-10000元之间,26.70%的司机每月实际收入在3000-6000元之间,仅9.22%的司机每月实际收入在10000-20000元,基本满足“两头少、中间多”的正态分布曲线,需要注意,以上收入统计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作为对比参照,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97379元,即每月相当于8115元,由此可见,网约车司机的日子并不好过。
对于有意向加入网约车行业的司机们来说,除了选择一个流量大、订单多、抽成少的平台,拥有一个合适的运营工具也至关重要,新能源动力可以减少能耗成本,品质稳定可靠可以减少维修成本,双轨并行,从而提升净收入。
近日上市发布的奔腾NAT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生产资料”。据了解,这是一款面向出行市场正向开发的纯电动产品,获评“最受关注出行车型奖” ,提供T3定制款、滴滴定制款、换电网巡一体出租款、市场拓展款、豪华体验款等不同款型。
在能耗方面,奔腾NAT具备显著优势。NEDC续航419km,满足单日运营需要,并提供30分钟快充和3分钟快换的多模补电,司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更重要的是司机完全无需担忧补电成本,按照行业经验数据测算,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收费标准计为1.1元/kWh),奔腾NAT每公里低至0.14元,大幅优于被称作网约车神车的卡罗拉双擎。
在可靠性方面,奔腾NAT按照最大化原则进行了设计验证,各项目测试强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全方位保障全生命周期运营。比如发罩开闭耐久4500次无损坏(按照每日开关4次计算,可达3年以上);背门开闭耐久13500次无损坏(按照每日6单,每单2次计算,可达3年以上);前门开闭耐久10万次无损坏,后门开闭耐久5万次无损坏(按照每日20单,每单2次计算,可达3年以上),自动侧滑门的开闭耐久要求比行业内高1.7倍;座椅及座垫的颠簸疲劳试验是传统私家车的2倍;模拟乘员乘坐时的移入移出试验,后排座椅座垫的验证是传统私家车的20倍……设计验证远超日常运营强度,可以说是业界良心了。
在琳琅满目的车市中,专为出行市场打造的车型并不多见,私家车改做运力,自然没有“天生出行”的奔腾NAT这样得心应手,相信随着陆续投入市场运营,奔腾NAT将用实力与诚意,俘获网约车司机的芳心。